广州有座华林寺,里面有著名的五百罗汉,而现今,华林寺附近的玉器市场却名气更响。这也难怪,广州号称商都,什么东西只要做出市场,那么通常会不形成规模不罢休。
只要经过长寿路都会看到里面的小街小巷熙熙攘攘甚为热闹,和大商场的贵气逼人不同,这里密集的巷子里玉器档口云集,更有市井趣味,俗话说不买也看看,这次便专门去逛逛。
在巷口便看到一个接一个的玉器摊位了,只是这次和两年前相比,人流少了许多。没有了摩肩接踵的人群,档口还是那些档口,但是景象却不可同日而语。
广东不产玉,但是却有四大玉石市场,分别在四会、佛山平洲、广州、揭阳,历史上中国翡翠市场一直是由云南人把持,翡翠毛石主产于缅甸雾露河流域,但是由于中国人爱玉的传统,缅甸相邻的云南就成为了毛石的交易集散地,但有“世界工厂”之称的广东由于近港澳和东南亚,大量的华侨有购玉的需求,便因此衍生出了这么多玉石的加工和交易市场。
广州的华林玉器街作为一个珠宝交易中心,品种已经不局限在玉石一种了,还有水晶、珍珠、金银、古董等等、还分出了不同的交易区域,尤其是新建的华林玉器城和名品汇等高档商厦里面,可谓精品云集,要全部逛完的话得花好几天的时间。
我则更喜欢逛商厦下外面的这些巷子,成百上千个摊位,和附近的高楼大厦,沿街的档口纵横交错在一起,另有一番特色。从任意路口进去,都会发现内有乾坤,里面还有上百条小巷子、小胡同,全是珠宝玉器的摊位,一个玉石的世界。
在这里有几元到几万的货都有,如果是成品的话,挂件、摆件、手镯、戒面应有尽有,也有来自缅甸的原石、片料、赌石,还有云南腾冲、瑞丽、佛山、揭阳,甚至香港、台湾、深圳不同地区加工的不同档次、级别、种类的翡翠成品。
俗话说:看珠宝钱再多也嫌少。来这些地方会深有感受。
翡翠分为A货、B货、C货,这不是货品的等级,而是全天然的真品和经过人工处理过的区别。A货就是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的翡翠,俗称天然翡翠;B货是用化学方法处理过的翡翠;C货则是注过胶的翡翠;所以在许多摊位前都会写着“A货”两个字。
很多摊位都是批发为主,也接零售的生意,如果你要买翡翠,询问价格之后,店主通常会问你:单买还是一起拿?通常单买一件的价格会比批发价高出一到两倍。然后拿出大号的计算器在上面打出价格给你看。
但是近来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,客人比以前少了许多,之前一些极少接低档货单售的摊位,也做一两件小物件的生意了,而且开价也比以前低了不少。
华林玉器市场还有早市,就在华林玉器城的外面,每天早晨6点开始,9点左右结束。因为10点左右华林玉器城里面的档口就要开门营业了,所以早市就须在人家开门前收摊,不能影响别人做生意。
早市上的货品也多以翡翠为主,价格有高有低,品质嘛,当然也是有好有坏。能起大早来逛早市的人都抱着淘到超值好货的心理,所以这时就特别考验你的眼光和经验了。
逛早市也是有“规矩”的,如果不是特别想买某件宝贝,不要轻易去问价钱,因为商家都求个好意头要开张,如果你无诚意购买而随便问价的话,有的店家会很生气的,这意味着他这一天都难以开张了。
以前早市天不亮5、6点钟便已经很多摊位摆出等客了,现在早市摊位比以前少了很多,有的摊主也不再早早去占位了,甚至7、8点才来的也不少。
华林玉器市场还有一条著名的“源胜陶瓷工艺街”,也称古董街,这里除了玉石制品之外,还有很多的古董和工艺品出售。这条自清朝光绪年间就开始玉石珠宝交易的街道已有百年历史了。
源胜牌坊后面的街道两边密密麻麻排着一个个摊档,各种玩意儿欲迷人眼:斑斓的铜器、玉器、陶瓷、木器、字画、紫砂,甚至古时妇女穿的“三寸金莲”等各种古玩旧货,这里古巷纵横交错,当你以为走完一条小街的时候,却又发现走入了另一个迷宫……
早期在这里做生意的人主要分为三类:广州本地人、福建人和河南人,近来也有来自台湾、江西、山东、江苏、湖南的商贩。别小看源胜街上许多看似简陋的柜台,以前光景好的时候,每天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营业额。
这个与五百罗汉共处一地的玉器市场,有室内外大大小小摊档近几千家,占广东省玉器交易总量的九成以上份额,但是近年来生意逐渐下滑,华林玉器街的生意看上去已经大不如前了。
楼市股市不太好,也影响到了人们购买高档消费品的意愿。尤其是珠宝玉石这些东西毕竟不是生活的必需品,没有刚性的需求,生意难做也是情理之中。
兴盛的时候,这里一铺难求,而现如今有的摊位甚至一边做着生意,一边摆出了“店铺转让”的牌子。原来早晨9点开门迎客的,现在有的店主也逐渐推迟到近11点才来打开卷帘门,因为早早来了没有客人只会增加经营的成本。
有的掌柜也抱怨,网购和兴起的直播等等抢了很多客源,但是在逛市场的时候,偶尔也听到店铺里传来的某宝的“叮咚”声,掌柜无奈的摇摇头。
有道是:生意年年难做年年做!无论是苦苦支撑还是期待有新老板来接盘,生活都还要继续。天道酬勤,唯有尽力而为,或许机会就在转角处等着呢。